1757年:和珅—从落魄少年到权倾朝野的"二皇帝"_乾隆_历史_白银
1757年,一个名叫和珅的落魄旗人子弟,凭借过人的才智和投机能力,逐渐攀上权力巅峰,成为乾隆朝实际上的"二皇帝"。他在中国历史上是那种属声名狼藉的著名贪官,可令人诧异的是,不得不佩服,他居然是乾隆帝最为信赖的心腹。他如何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侍卫崛起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?又缘何于乾隆驾崩十五日后,便被嘉庆帝赐死?今天,我们就从多个维度,来还原一个真实且复杂的和珅。
崛起:寒门少年的逆袭之路
和珅(1750-1799年),原名善保,字致斋,钮祜禄氏,满洲正红旗人,乾隆时期的宠臣父亲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,然不幸早逝,致使家道中落。少年时和珅曾因贫困差一点被家族抛弃,但他天资聪颖,精通满、汉、蒙、等四种语言,并顺利的考入咸安宫官学,通过系统学习儒家经典和官僚技能。
1772年,22岁的和珅承袭三等轻车都尉,被授为上虞备用处侍卫,后任銮仪卫侍卫。和珅才思敏捷、办事乖巧,获乾隆帝赏识。在乾隆宠信、重用下,和珅得以成为其心腹大臣。野史记载,和珅得以进入乾隆帝的视野,是因乾隆曾随口诵出《论语》中的“虎兕出于柙”,侍从皆不能回应,和珅却马上答道:“典守者不得辞其责。”一是和珅确实才华出众,例如精通满、汉、蒙、藏四种文字;二是和珅善”"乾隆大为赏识,从此平步青云。
展开剩余68%重要时刻:
1776年,任户部右侍郎,开始接触财政大权。 1780年,任两广总督,掌握地方军政实权。 1786年,任文华殿大学士,位列内阁首辅。专权:乾隆帝的"二皇帝"
和珅的权力膨胀与乾隆晚年的统治特点密不可分:
乾隆的信任:和珅善于迎合乾隆的享乐需求,主持修建圆明园、避暑山庄等工程,深得皇帝欢心。他发明"议罪银"制度,官员犯罪可缴纳银两赎罪,这笔钱直接进入乾隆内库,使乾隆晚年挥霍无度成为可能。 权力网络:和珅担任军机大臣长达二十余年,掌控吏部、户部、刑部等关键部门。他的党羽遍布朝野,如福长安(其姻亲)、苏凌阿(其亲信)等,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。 经济控制:和珅通过贪污受贿、商业垄断(如盐政、漕运)聚敛财富,据估算其家产约8亿-11亿两白银,相当于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。贪污: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腐案
和珅的贪腐手段用现在的话来讲完全堪称的上"系统性工程":
贪污方式:受贿:官员升迁、案件判决皆需贿赂,如国泰案中索贿白银20万两。贪污公款:通过"议罪银"制度直接敛财,如云贵总督李侍尧案中私吞赃款。商业垄断:控制盐政、漕运、矿产等暴利行业,如扬州盐商每年向其进贡白银数百万两。 财富规模:嘉庆抄家时发现:金银珠宝:黄金3万余两,白银300余万两,珠宝玉器不计其数。不动产:北京、承德等地豪宅数十处,田地8000余顷。商业资产:当铺75座,银号42家,古玩店无数。 历史对比:和珅家产约为清朝国库年收入的15倍,远超明代严嵩(约200万两)和清代其他贪官。覆灭:乾隆死后十五天的清算
在1799年正月初三的时候,乾隆帝驾崩。嘉庆帝当时非常生气随即对和珅动手:
逮捕过程:正月初四,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,派亲王绵恩、大臣王杰等抄家。和珅被软禁于刑部大牢,其党羽福长安等人也被逮捕。 审判与处死:正月十八,嘉庆赐和珅自尽,时年49岁。和珅临死前作《绝命诗》:"五十年来梦幻真,今朝撒手谢红尘。" 清算规模:嘉庆通过抄家和追缴赃款,共得银约8亿两,暂时缓解了财政危机。历史评价:天才与贪官的双重面孔
其实和珅一路走来是非常坎坷的,他的一生充满矛盾:
才能与贡献:他是乾隆朝最杰出的行政官僚之一,主持修订《四库全书》、管理财政、处理外交(如马戛尔尼使团)等事务。其商业头脑和理财能力远超同时代官员,甚至被部分学者认为具有"近代化思维"。 贪腐与危害:他的贪污直接导致清朝吏治败坏,加速了康乾盛世的衰落。嘉庆帝虽处死和珅,但未能改革制度,清朝腐败问题反而愈演愈烈。 文化形象:在民间传说中,和珅是"贪官代言人",与纪晓岚的清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(实际历史中纪晓岚并未与和珅直接对立)。现代影视作品(如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)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形象。和珅之崛起与覆灭,彰显出权力监督缺失无所作为所带来的可怖后果。
个人层面:他的才智若用于正途,本可成为一代名臣,却因贪欲走向毁灭。
制度层面:乾隆帝的纵容和权力制衡的缺失,为和珅的专权提供了土壤。
他的故事经过历史教训,且对当代反腐倡廉有着警示意义。
发布于:湖北省